母亲节微信刷屏作文

时间:2021-01-10 12:05:23 | 作者:学霸

【篇一:母亲节微信刷屏作文】

母亲节这天,微信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各种对母亲的祝福,或者是晒自己母亲的照片,感觉每一个人都很孝顺似的,我对这种做法表示质疑。

首先,这种在朋友圈里“秀孝顺”并不是很实在。确实,有你发朋友圈的功夫,还不如回到家为母亲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为母亲捶捶背、洗洗脚,陪母亲给聊会儿天,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什么的。母亲最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在我看来,当然是儿女们对她们的爱啊!儿女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然而那些所谓的儿女们却在这特定一天在朋友圈里发这些特定的东西,怎么满足得了母亲在心灵上的所需?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还算的上是孝顺吗?很显然,这样是算不上孝顺的,所以如果要表现出孝顺的话,就应该为她们做那些能让她们感到温暖、能让她们开心的事,以及多花一点时间去陪伴她们。

其次,这种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行为也不值得我们提倡,很多父母都不玩微信的,儿女们转发这些,可以看出,并不是转发给母亲看的,而是发给网友们看的,让他们以为自己很孝顺,这些虽然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是你考虑过母亲的感受吗?当父母真的因为你受到委屈时,她又能向谁倾诉?父母真的因为你受到委屈时,他对别人说:“我的儿女不孝顺”,可别人却会反驳:“你的儿女那么孝顺的”因为他们认为你很孝顺,这样伤害了母亲,还自以为很孝顺,这样就算不上一丁点孝顺了,这只是不孝儿女的一种自私的表现。

还有就是对这种行为的真假以及这种从众行为表示质疑,一是人们看见转发了这些朋友圈时,又想到要让别人也不会看低自己,不会认为自己不孝,便盲目跟大流来发朋友圈,这是一种不太好的从众行为,而且有人并不孝顺,并没有做什么,自己也明白自己什么都没干,可偏偏要在朋友圈“假孝顺”一次,这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是我们应该值得倡导和推崇的。

所以,我认为这些东西不应该在朋友圈理大量存在,在朋友圈里大量存在的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所作所为。这种在朋友圈里大量发对母亲祝福的东西不值得我们倡导。

【篇二:真正的“母亲节”作文】

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也有义务回报,不论是出于伦理,还是出于道德。因此,世界有了母亲节和父亲节。而母亲节,尤为受人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表达母亲节的方式也趋于多样化。最开始只是帮她做事,后来人们富裕了,便帮助母亲实现愿望。再后来,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在网络上表达对母亲的祝福。然而这样的祝福却有着弊端——当用物质接待母亲时,母亲真的需要吗?网络上的祝福,又是否实在呢?发朋友圈的功夫,还不如回家为母亲捶背……

或许,我们都应反思,是否只有形式主义,而不是求实哲理。真正的母亲节,母亲是需要关爱的。

真正的母亲节,是要奉献出真心实意的。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叫杨乞,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却答道:“父母年迈,若是为人家打工,离开家里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拿食物去墓前哭祭。尽管杨乞贫穷,仍能侍奉父母,孝顺父母,这是我们应学习的美德。

真正的母亲节,是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束缚的。宋代的包公,少年时以孝而闻名,性真敦厚,在28岁时中了进士,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收到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公才在乡亲的苦劝下重新踏入仕途。一般来说,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做官的地方。父母不去,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孩子要辞官照料自己。不论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的辞去官职,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母亲节,就是感恩母亲的日子。如果人人能如包公一般孝顺,每一天都是母亲的节日。

真正的母亲节,是不论哪个母亲的。不论是生母,继母,哪怕是养母,只要养育过自己,也必须予以感恩。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真、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爱戴。四十五岁时,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

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他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一起生活的这些年时,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地照顾老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革”期间,邓小平被“刘芳”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不肯让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脏活。夏伯根老人能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母亲这一个词,并不是只有生母才能叫的。

再回到如今,当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晒母亲的照片,是否想过用实际行动去报效父母?对母亲的祝福也好,帮助母亲也罢,反正必须坚守住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恩之心。

【篇三:微信朋友圈中的母亲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的,每一个母亲都爱着自己的孩子,每一个母亲都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艰辛,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母爱是无私的,母亲是伟大的。为了纪念对于母亲的爱,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被定为了母亲节。

从古至今,流传了无数关于母亲的诗。然而在古代,迫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将情感写在薄薄的纸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对母亲的情感。在如今,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十分丰富,网络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母亲节,在母亲节这一天通过朋友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是一个好现象,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母亲节,开始注意到母亲的默默付出。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不在母亲节这天当面告诉母亲?这也许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和子女对亲人的爱一般不会挂在嘴边,因此许多的人很少能通过面对面表达对于母亲的爱与感激,让他们在母亲节这天突然当面对着母亲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时,大部分人是无法做到的。在如今的社会,网络是贴近生活的,所以母亲节这天,许多人会在朋友圈中发着关于母亲的各种消息,其实是他们在表达对于母亲的情感。人们重视母亲节,是一个好的现象,在深层次上暗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

在网络上也有部分人认为在母亲节当天,在朋友圈里发着关于母亲的消息很虚假,仅仅只是在朋友圈里作秀,在平日里不见得对于有多大的耐心和孝心。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是存在的,但相比较而言,大部分的人都是真心想要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只是他们没有勇气当面对母亲讲,所以借助了网络平台。古代的诗人也会将对母亲的情感写在纸上,难道那也是作秀吗?与古人相比,我们只是有了跟先进的表达情感工具,不能完全绝对的称发朋友圈是作秀博关注。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结尾写到:“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老舍先生以此来表达了对母亲无限的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在我看来,无论是否在母亲节这天发朋友圈,我们对于母亲的爱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也不局限于节日,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母亲她最期待方式:多去看看她,多陪陪她,多关心关心她,平日里多打打电话给她。

【篇四:朋友圈里的母亲节作文】

早晨十点半,聆迷迷糊糊地醒来,还没睁开眼,手便伸向了床头柜,摸索一会儿,啊,拿到了。聆熟练地将手机充电器单手拔下,将手机移至脸前,划开朋友圈。聆翻身换了个方向,寻找了一个舒服的睡姿,继续玩手机。“哈哈,他太逗了吧!”“今天是母亲节吗?这么多人发祝福。”聆想了一想,好像自己面对面对妈妈说“母亲节快乐”,“算了算了,朋友圈里她看到就行啦!不然我要是没给她说啊,她又得说我不在乎她。”

“妈妈,母亲节快乐!”聆把祝福编辑好,又点开相册,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张和妈妈的合照。聆满意地点点头,点击发布了出去。聆伸了个懒腰,将手机关掉,又在被窝里憩了十多分钟,终于磨磨蹭蹭的起床了。推开房门,看见妈妈在沙发上折菜,聆走过去,顺手拿起一根。聆母一手打掉,“先去洗漱吧,看你蓬头垢面的样子!”聆笑嘻嘻地坐在沙发上,揽住聆母的肩膀,“哟!妈,你还会说成语啦!”“别凭啦,快去洗漱。”“好嘞,妈!”

聆洗漱完后,坐在沙发上和淇约好了今下午一起出去玩,听见妈妈喊了一声吃饭了,聆慢吞吞的走到厨房,把碗筷拿了端在桌子上。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件事,“爸又出差了?‘’“是的,后天才回来,这两天就咋俩在一起。”聆听后点了点头,又说“妈,我今下午和淇出去玩哈!”“今天下午吗,我还想今下午和你一起去逛街呢。”“啊?妈,可我和淇约好了,先来后到,我明天陪你好吧?”聆母沉默了两秒,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下午,聆刚到集合地点,就看见淇一脸怒容。聆拍了拍她的肩,说:“怎么了啊?”“唉,别提了,我刚和我妈吵了一架出来的。我给你说,你看到了我今早上发的母亲节祝福了吧,我妈偏说我没给她祝福,后来我又给她说,我下午要出来玩吧,她就说我不在乎她。呵!我难道没讲吗,是她自己没看到好吧,我又没有屏蔽她!"聆听到前面还在想幸好我妈通情达理,接着她听到屏蔽这个词,等等,屏蔽。聆心中咯噔一下,反应过来自己早在三年前就把妈妈给屏蔽了,防止她每天偷窥自己朋友圈。

兴致算是破坏了,聆和淇逛了一会儿,也觉得无聊,就说回家吧!聆走到路上,看到路边有家花店,想到妈妈,便走进去给买了一束康乃馨,还问花店要了一张贺卡,郑重其事地写下:亲爱的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以前我不理解你,不经常陪你,不喜欢与你沟通,我以后会一点一点的改正的!我爱你!

聆回到家,一开门就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聆这么早回来,聆母也挺惊讶的。“怎么回来的这么早?不是和朋友出去了吗?”“主要是思恋我亲爱的妈妈,就回来了。”聆笑着回答,把花递给母亲,“妈,祝你节日快乐!”母亲瞬间绽放出笑容,眼角的皱纹在聆的眼里,却是有些刺眼。

晚上,聆躺在床上,点开自己的朋友圈,把今早发的祝福删了,又把给妈妈设置的权限解除了。聆想:其实只是一句祝福而已,母亲就能很开心,只是一段时间的陪伴而已,母亲却能很幸福。当面说没有什么难堪的地方,若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境界,你就会发现,后悔是没有用的。

一墙之隔,母亲睡得香甜,伴随着康乃馨的香味,伴随着女儿的爱。

【篇五:母亲节只在微信圈里过吗?】

母亲节那天,偶然打开微信一瞥,发现朋友圈里满屏都是“妈妈母亲节快乐!”,“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您!”之类的动态。

关掉微信,我不禁思索起这些母亲节祝福的意义来。在这些动态底下,有不少的人评论里都出现了有关“孝顺”的字眼,但我对此持不认同的态度。

“有发朋友圈的时间,不如回家给妈妈做一顿饭。”这是某位网友针对“朋友圈被母亲节祝福刷屏”给出的看法,得到了相当多人的支持。微信作为一个几年前才兴起的聊天软件,在年轻人之间应用广泛,但在一个用智能手机都稀罕的老年圈子里,使用微信的父母恐怕可以说是极少了。在这样一个父母并不接触的地方发上一句节日祝福又有多大意义呢?年迈的父母辛勤了一生、尝过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到老了想要的可能只是孩子的一句嘘寒问暖。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越缺少什么,就越喜欢晒什么。许多人在朋友圈里晒自拍、晒房子、晒车、晒时装……无非是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与赞赏。现在换成“晒孝顺”是不是也一样呢?这些在网络上无比深情而孝顺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朋友圈里写出一条条催人泪下的祝福动态。等到他们真正面对自己父母的时候,又做出平日里的那副样子来了——用工作忙来敷衍父母类似于“你怎么也不常打电话回来”的小小抱怨了。

这一切的事实不由得让我产生疑问:母亲节只在朋友圈里过吗?

现在的人们用一种十分虚无的方式来过母亲节,原因无他,这些人只是把“发动态庆贺母亲节”当做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这些人对父母敷衍的态度致使他们平时对父母亲并没有多少关心,以至于恍然发现母亲节到来时,心里出现了歉疚感,总想做些什么来补偿,但是懒得付出爱让他们的行动推迟、甚至取消,而心里那点子不安作祟,又绝不允许他们什么都不做。所以,朋友圈成了他们向他人展示“孝顺”一面的最好的舞台。那里面的一条条给予人心灵上的温暖的祝福就成了一种心理安慰。

思索至此,当我们含着眼泪编辑母亲节的祝福时,是不是更应该反问自己:母亲节只在朋友圈里过吗?

【篇六:母亲节这天】

指尖在微凉的屏幕上滑动,目光汇聚在那方寸之间。朋友圈中弥漫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朋友们各自展示着自己对母亲的爱意。我猛然意识到,今天是--母亲节。各式扣人心弦的话语映入我的眼帘,各色幸福温情的照片触动我的心灵。于是,我也开始了编辑。

“从记事起,我就没有见过你穿裙子,曾经问过你为什么不穿裙子?你要么说不方便,要么说你不适合。直到那日,我再一次问你:‘妈妈,你穿过裙子吗?’你笑着说:‘当然穿过呀!’我疑惑道:‘那为什么又不穿了呐?’你温柔的看着我说:‘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好吃鬼。’我更加疑惑了,你接着说道:‘你五岁那年,我带着你和你姐姐上街,姐姐提着葡萄先过了马路,你盯着葡萄就往马路对面跑去。我当时穿着一条包裙,无法迈开大步快速追赶你,还好最后你安全的跑到了对面。后来,我就再也没有穿裙子了。’我:‘……’亲爱的妈妈,当赚取了第一桶金,我定会为你买一条最美的裙子!”我饱含深情的打下这段文字,又精心挑选了一张我与母亲的合照,点下了“发送”。

我倚卧在沙发上,双手拿着手机,目不转睛的盯着看。我没注意到昨日换下的脏衣服已被洗净,也没注意到床上凌乱的被子已经整齐,甚至连何时从厨房飘出了阵阵香气我都没注意。我注意到的是,谁又给我点了赞,谁又评论了一番。直到耳畔传来你叫我吃饭的声音,我才不舍的放下手机。随意扒了几口饭,我便扬声说饱了。不顾你“再吃点”类的话,转身回到了房间。迫不及待打开手机,又多了一些人为我的“深情示爱”点赞,我满意的笑了,又翻阅了刚才发送的动态。突然,我意识到了自己在干什么,在虚拟中渲染情亲,在现实中敷衍母亲。这,不是爱的体现!

把手机放在房间,径直来到餐桌旁。你正独自咀嚼饭菜,慢慢吞咽。我拾起碗筷,走到你旁边坐下。你那落寞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我笑着望了望你,略微不好意思的说:“我又饿了。”接着,开始狼吞虎咽。你在一旁哭笑不得,让我慢点,说又没人跟我抢。我一边点头一边大吃特吃,我能感受到,你喜悦的目光。饭后,我将碗碟洗得铮亮。下午,我硬拉着你陪我逛街。一路上,我们说了很多,笑了很多。我清楚的知道,这,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指尖匆忙的点击屏幕,快速找到那条动态,毫不犹豫的点击“删除”。因为我知道,最美好的东西是不需要展示给别人看的,仅存在你我心间就足矣!

【篇七:母亲节“秀”在行动上】

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序列中,并没有父母之节,母亲节是“洋节”。在西方,每逢母亲节,人们会向母亲献上石竹花,而“洋节”在中国怎么过,应该是各有各的做法。但按照中国习俗借母亲节用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行为来表达“感恩”之心,应该是适宜的。

或许有人认为,消费意识和“秀”的欲望合谋可能消解了母亲节的意义和价值,形式化、物质化成为其标识,而孝心、感恩恰恰应该是非形式、非物质的。故而,从昂贵礼物到煽情话语,“秀”出来的孝心和感恩是可疑的,它们很可能展示的只是虚荣心和表现欲。这两种心态使母亲节更像一种购物和展示的网络狂欢,而很难成为孝心和感恩的真正表达。

母亲节,最火的应该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了,不少人晒出母亲的照片并配以感恩话语,各种“祝福遥寄”的话语更是充斥屏幕,一些赞颂母爱的文章和歌曲也被热转。一些人甚至调侃,问:“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答:“朋友圈。”试问,你的母亲玩微博吗?她能看到你的微信朋友圈吗?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这些秀在网上的爱,是否仅仅是秀给自己看、秀给朋友看的,这类发生在特定节日的秀,总让人感觉流于表面,少了一些“味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认为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去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的良心,没有道德可言。虽说只要出于真心,任何一种爱的表达都值得尊重,但在笔者看来,孝顺应重在平时的陪伴和关爱,做远比说更重要,回家给妈妈做顿饭,平时多陪妈妈聊聊天,比起隔空“秀”在网上的爱,付诸实际行动更能让母亲知道你的感恩,行动远比形式重要,也更能打动人心。

大道至简,大爱至细。有人总结何为孝: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体弱的父母,健康为孝;孤单的父母,相守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毋庸置疑,每年能有这样一天表达对于母亲的歉疚和爱,晒出自己的“亲情欠账单”,用感动和感恩回报母亲,是件好事,至少说明你心里还装着母亲。但是对母亲的感恩,不必拘泥于形式,更不必局限于节日。孝顺母亲,不是非要在这一天走到母亲身边,给母亲打个电话,轻轻地告诉她“我爱你”,而是重在平时。孝心更在平时,虽然我们都很忙,关心父母,注重老人的精神需求和健康状况更重要,陪伴和侍奉不仅需要怎么说,更要看怎么做,忙中偷闲,多回家看看。孝顺母亲的事儿不仅母亲节这天要说,更应该天天做,千万别只在朋友圈里秀孝顺。

【篇八:母亲节,我们更应该用行动表达】

不知怎的,我们在母亲节那天总会看到不一样的画风,我们会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对母亲的祝福,或者有人晒母亲的照片,朋友圈被各种“女生万岁”“我爱妈妈”刷屏。对此,网友们对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朋友们评价不一,但在我看来,各种爱妈妈的方式在朋友圈里所表现的,只是他认可的行为优越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早前,互联网和朋友圈不知不觉的影响了我们,我们也坦然的接受,平时逛个街,买杯奶茶,自拍一下就成了朋友圈里的常态。于是晒自拍变成了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晒亲妈也自然而然的出现了。但是,如果平常相对活跃而在母亲节那天动态全无,朋友是否会因为小事而探究你的人格?

另外,国人表达爱的方式是非常含蓄的,很少使用拥抱或者说出“我爱你”三个字,老外把“ILOVEYOU”时刻挂在嘴边,说出来就像“今天的天气真好”那么和谐与自然,而含蓄的国人却会在说爱的时候脸红、害羞、紧张。更悲哀的是,有的人一生都没有对父母说过“我爱你”或者拥抱在一起,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在这一方面保持着出奇的一致。

我们爱吗?还是不爱?

到底是为了跟风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我想,绝大多数都是占的第一个,网友们对爱的评价,恰恰击中了这一点,我们只看到了华丽的辞藻和让人看到照片里的人很开心的照片,却没有看到你的行动。网络是虚伪的,如果每个人表达的爱都可以在网络中得到体现,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在朋友圈里表达?

那么,除了晒,是否还会有更实际的行动呢?答案是有的,我们可以记住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爱好,没事多给父母打电话,问他们身体怎么样,回到家给他们洗次脚,揉下肩,这是不是更好呢?

我们不应该把母亲节当做秀场,到谁也不能轻视母亲节。母亲的慈祥伴随我们成长,妈妈的关爱助我们成人,母亲的眼中总有我们的身影,母亲的手中总有我的照片,母亲的心里总有我的一切,母亲早已把我们当做她的全部,我们更应该用行动去报答母亲对我们的这份爱。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