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读后感:《草房子》读后感(三)_1200字

时间:2021-05-25 00:15:38 | 作者:小学一年级作文

《草房子》是我最早阅读的那批无注音版书籍之一,我很高兴在尚幼时就与它初识。但遗憾那时太不懂事,对读书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我瞎画一通的涂鸦上。对《草房子》仅稍微认真看了开头半章,对于后面的内容只是马马虎虎扫了几眼便作罢。


本以为与《草房子》的情缘就此中断,不料在某张语文考卷的阅读题上,我看到了第一章《秃鹤》中的某个文段,仿佛触及记忆中很深很深的一个点,我脑中的火花一跳、又一跳,忽然如爆竹炸裂开来——《草房子》!心血来潮的时刻总是不由自主,一放假我就从大书柜中抽出它来。这次的重拾,并非出于功利目的——比如担心下次考试会不会又选其中的文段所以赶紧看掉云云——只是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仿佛当初放弃掉它是一种亏欠,又似乎感受到冥冥之中与它有什么缘分故应重拾起“命运的红线”,反正完全出于自愿就是了,如今再想起,那种愿望真是异常强烈。


摸到它的一瞬,我脑中的火花又跳了三跳——四年没碰过了!手中一紧,我干脆席地而坐读起来。


“桑桑”、“油麻地”这几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映在我的眼中,顿感几分说不出的安心,似乎我来过这个地方,又见过这儿的每一座草房子、每一个人,那是类似于重返故里的温馨与慰籍。


于是在那个晚上,我捧着书,从《秃鹤》看到《纸月》,再看到《红门》,又到《白雀》……每一个朴实安详的名字背后,都卧着一篇融化了淡淡月光的小故事,清新而温暖;而每一个故事之间,都似乎有着莫名的联系——同样的一排草房子,一座小桥,同样的那群朴实村民们,那双月光下清澈温和的双眼,同样的那曲哀婉恳切的竹笛,在月光下如白鸽般纯洁耀眼的信纸在男女两人中传递……月光下大汗淋漓地跑着的男孩桑桑,用他轻快的步伐与天真的幻想——把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如光洁美丽的珍珠一般小心翼翼地串起——欢快地随着油麻河向前流淌,成一首纯真而绚烂的歌……


重拾《草房子》的一瞬间,翻开书页的一瞬间,接触到曹文轩先生纯美而动人的语言风格的一瞬间,我就意识到——我整个人、整颗心,都被油麻地的月光轻轻拥抱着,缓缓地融化在里面了。作者也许真的会使用魔法,他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让人滤去心中一切的忧虑纷扰,此时此刻只存一个“纯”字,甘愿静下心来听他讲故事——讲童年的故事,讲爱与人性的故事,讲每个人心中最纯净柔软部分的故事。


重拾《草房子》,我似乎懊悔当初不早早开始认真阅读——不过现在又何谈晚呢?它永远是我的老友——正如每一本我曾阅读过的书那样。我想,不论是什么年龄的人,只要翻开了《草房子》,就永远是油麻地的孩子,永远是这个村落的孩子。正如曹文轩在扉页中说的:也许,谁都离不开童年……


它是我一辈子的书。


  • 上一页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