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议论文:就水而下_900字
朱熹曾语“源头活水”的确,水是生命之本,是世界文化之源。世界文明源于大河文明,大河文明源于水。
古今多少文人都对水有着不同的评价。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曾指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宋代唐庚也曾写道:“水不问汇井,要之贵活。”而老子、孔子、孟子这三大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对水也都有着深刻精辟的理解,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上善若水”是老子对水的综合评价,其中也体现了老子“不争”而“利万物”的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也对水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情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则《论语》流传千古,孔子凭借水流淌不息来喻时间逝去,劝阻弟子珍惜时间。而孟子作为孔子的学生,也对水有着不一样的赞赏之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同时倡导“以仁为本”,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因此得之,孟子十分在意民心民生,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君王劝说民生重要,要将人民放在第一位。《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曾说:“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这句话便是后来成语“救民于水火”的出处。这句话是指百姓生活贫困,如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啊。
孟子同样也认为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孟子。离娄上》中有言:“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还有,《孟子。告子上》也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的这些言语都将人性之善、民心之仁与“水之就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子认为,水顺流而下,是水之本性,同样人本性善,民心也本归顺于仁政。
孟子对于水的言论有很多,大多用于阐述民心归顺。他也曾言,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顺应了水之道。《孟子。告子下》中的“禹之治水,水之道也。”以及在《孟子。离娄下》中有录:“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这些记录都表明,大禹治水是顺应水的流向来达到目的,若智者也如大禹治水般懂得顺应万物本性,便也是个益处。孟子始终将水与民联系在一起,用水的哲理来传播自己“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的思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孟子将水视作自己思想的符号,以水之道,言民之本。在历史长河中,水奔腾复回,川流不息,最终孟子的身躯留给了当时那个时代,而其思想由水带给后代,流传千古。
中学生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尽在“写作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作文: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战马》(五)_10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战马》(四)_8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战马》(三)_8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战马》(二)_7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爱乐之城》(六)_12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战马》_10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电影《1942》_10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爱乐之城》(五)_80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爱乐之城》(四)_550字_观后感格式
- ·观后感怎么写_高三观后感:《阿甘正传》(二)_1000字_观后感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