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个什么玩意儿_2000字

时间:2021-01-10 12:05:23 | 作者:小学一年级作文

  中国人说:人是由女娲创造的。

  基督教徒说:人是由上帝创造的。

  埃及人说:人是由法老王“努”创造的。

  ……

  在人们吵的不可开交,科学家却说: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与猩猩,猿等同属灵长目,但人类,属于灵长目的人种。这是有研究依据的!

  这话让人们都听出个意思来,科学家说他们都错了。这可不行!人们纷纷反对,都各执己见,甚至有的人认为科学家是在亵渎神灵,要将科学家赶尽杀绝。但无论压力多么大,科学家始终坚持着真理。

  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北京人遗址,这种人类体态与猿相似,但已具备了人的一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的山顶洞人遗址。从中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这种人能够直立行走,外貌与现代人相似。

  现代科学研究又发现,胎儿形成初期与鱼类的形貌相似,并且由人类生育特点可以证明,胎儿在母亲子宫中可适应水中生活,所以刚出生时的胎儿能够游泳。同时,又有科学家对人类体态分析,认为人类先祖可能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猿

  ……

  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人们口中说的“神创造人”没有了说服力。科学家的言论站稳了脚跟。在事实面前,人们逐渐信服了。

  作为全球六十七亿分之一人,我也服了。

  到如今,人类是动物这一事实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类与其他动物又有些不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一个耀眼的前缀——“高等”。

  “高等”什么动物可以拥有这样一个前缀?为什么说是高等动物?生物学上,人类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人类分为男性与女性,两者各自的体态特征都有不同,男性以骨骼粗大、音调浑厚和具有胡须、喉结等为特征;女性体态则以骨骼纤小、音调细润、皮下水分丰富、身体曲线优美等为主。并且,人类的体态体质也会受环境影响,比如,靠寒冷地区的人身材比较高大,耐寒能力也更强;而靠近热带的人体态较为瘦小,一般比较耐热。

  从历史角度来看:工具是由人创造的,文明也是由人类创造的:石器,文字,图画……这些都体现了人与非高等动物间的差距,人类,可以创造。

  如今的进化,是多么的美好,当然,“万事有源头”这一切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

  约1200万年前,地壳运动使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一条大裂谷。这条大裂谷把非洲分为东和西两个独立的动物系统,大裂谷这个阻隔成为人和猿进化上分道扬镳的关键。裂谷之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树丛,猿类因为适应改变不大的环境,所以不需作出太大的改变来协调,这就注定了它们迄今仍处在猿类的阶段,典型代表:大猩猩。

  而大裂谷以东由于地壳变动,降雨量渐次减少,林地消失出现了草原,导致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共祖的族群灭绝,但其中一小部分惯于攀爬的猿类适应了新环境,学习在地上活动在开阔的环境中生活,慢慢形成了独特演化模式,因此避开了灭绝的危机。

  在大约500万-800万年前,有些类似黑猩猩的猿类物种在雨林周围与稀树大草原连接地带成功建立了奠基者群体,并成功地进化成南方古猿。从此,人科动物的历史从此开始。

  这也真是好运,能从灾难中活下来,还能顽强地活下来,进而进化成“高等动物”只能佩服!进化史或许说明,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是运气问题。好运导致那些不需要适应生存环境的猿没有进化成人类。这只是猜测,但从进化中可以看到。人类相比动物,更具智慧;相比动物,人类更具文明;相比动物,人类进化更加卓越。

  从最早的南方古猿,到如今的现代人,人类这一物种最值得可敬的是,懂得不断地创造,懂得不断地自强,懂得不断地自我进化。

  当然,人类的进化不能忽视动物,它们也给人类进化带来了巨大帮助:现代的雷达便是由科学家研究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组成的回声定位系统从而在夜间中飞行”而发现设计出了现代的雷达——一种无线电定位和测距装置;科学家还通过对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发明了能提高鱼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运动形式的无轮汽车(跳跃机)等。

  所以,我们人类在进化之中,不仅需要进化智力,更需要努力去学习各种生物的优势。我们作为高等动物,更应该担负更重的保护自然的责任。现试想1200万年前的那次地壳运动,幸运的是人类的祖先,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人类只有不断创新自己,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才能对得住“智慧动物”这个称号!

  人类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动物,我们人类值得骄傲的仅仅是高等智慧。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创一个更高级的生存环境!

  ——夜行

  2015年2月26日

  (本文部分资料摘自互联网)

    初一:张曦

写作网专稿 优秀作文

  • 上一页1 2 下一页